內容來自qq新聞

風險加劇倒逼信托創新



柏可林 攝

在經濟增速放緩、行業競爭加劇、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入、風險防控壓力上升等多重因素疊加下,國內信托業正從高速發展期轉向轉型突破期。各信托公司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,紛紛佈局互聯網金融及其他創新性業務,全面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和運營效率,形成差異化市場定位和特色化發展模式,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。

“信托違約事件越來越多瞭。”一傢股份制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李文瑜(化名)向《國際金融報》記者感嘆,“我手裡還持有兩個信托產品,也不知道會不會出問題,即使出問題瞭也隻能事後處理,不能中途轉讓。”

讓李文瑜更為不滿的是,近期客戶經理推薦的產品收益越來越低。“有些已經到年化8%以下,以前好的信托產品年化收益率都在10%以上。”李文瑜抱怨說。

李文瑜的心聲正反映出信托行業遭遇的窘境。

存量:兌付風險頻發

正如李文瑜擔憂的,近期信托產品又頻頻出現兌付風險。

近期引起廣泛關註的“融鑫源4號”(即“華鑫信托·融鑫源4號能源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”)信托項目,已於11月23日向59名自然人投資者順利兌付完畢。

“在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的環境下,融鑫源4號能順利兌付真的不容易,華鑫信托為此付出瞭很多努力,我們投資者很滿意。”在獲得全額本息兌付後,有投資者表示。

此前,11月14日和11月16日,廣發銀行與華鑫國際信托針對“華鑫信托·融鑫源4號能源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”相繼發佈聲明和公告。

11月14日晚間,廣發銀行發佈聲明表示,“華鑫信托·融鑫源4號能源投資集合”兌付事件受到關註,該信托產品由華鑫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發起並主動管理,廣發銀行系該產品的代銷渠道之一。該聲明強調:“作為產品代銷方,我行銷售客戶經理均為符合資質的營銷人員,銷售過程合法合規。”

廣發銀行進一步表示,已迅速成立應急工作小組,積極督促華鑫信托履行主動管理職責,敦促其采取更為有力的措施對融資方進行催收。

11月16日,華鑫信托亦對該產品發佈公告稱,已成立領導協調小組,由公司高管帶領業務部門正在全力催收企業欠款。該公告還表示,華鑫信托與廣發銀行、還款義務人等各方正協商解決方案,廣發銀行將與華鑫信托就相關事宜舉行高層會談。

公告顯示,融鑫源4號能源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於2013年8月6日成立,募集信托資金共計2億元。根據相關合同約定,該信托計劃項下還款義務人應於今年8月6日還款1.746億元,但截至11月16日,仍欠付1.626億元。

在延期一周後,11月23日,“融鑫源4號”的本息終於分批、分筆、足額陸續抵達投資者的賬戶,這也宣告瞭此次兌付危機警報解除。

此前,光大興隴信托公司(前身為甘肅信托)“黃氏控股集團路橋建築裝飾城二期項目”(以下簡稱“黃氏裝飾城二期”)也遭遇兌付危機。

公開資料顯示,黃氏裝飾城二期於2013年5月6日成立,募集資金規模為3.28億元,期限兩年,用於黃氏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路橋建築裝飾城二期項目建設。2015年5月6日產品到期後,投資人並沒有如期拿到本息。光大興隴信托曾於今年5月8日召開受益人大會。根據受益人大會審議結果,該信托計劃展期半年,信托終止日順延至2015年11月6日,作為補償,受益人預期收益上浮0.5%。然而,融資方(黃氏控股集團有限公司)迄今仍無力還款。

今年11月6日為產品最終兌付日期,光大興隴信托給出解決方案,由於投資者已經收到20%左右的利息,因此按八折兌付本金,實現微利,那麼投資者等於保全本金,多數投資者已接受此方案。

中國信托業協會近日發佈的《2015年3季度中國信托業發展評析》披露,2015年第三季度末信托行業風險項目有506個,比上季度末增加56個,規模達到1083億元,比去年同期增長31.51%,較上季度末環比增長4.74%。

用益信托工作室研究員帥國讓對《國際金融報》記者表示:“風險項目的增加與整個宏觀環境密切相關,包括工商企業領域有些產業產能過剩嚴重,資金鏈出現斷裂;房地產領域庫存量依舊較大,尤其是三四線城市風險加劇;基礎產業領域受“43號文”(即國務院《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》)影響,以及對地方債務危機的擔憂,面臨的風險也不小;證券投資領域股市的波動、加上監管層嚴厲監管,風險也在增加。”

普益財富研究員宋楚文在接受《國際金融報》采訪時也表示:“風險項目增加與經濟形勢不佳有直接關系,融資方因無力償還借款而導致違約的事件發生頻率越來越高。剛性兌付目前仍然難以打破,但是從保本保收益到保本微利,可謂是一大突破,打破剛性兌付的時間節點越來越近,未來出現本金虧損的案例是必然的。”

帥國讓直言:“從法理上來說,信托產品不存在保本保息的,前提是‘賣者盡責,買者自負’,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改革完善,剛性兌付遲早會打破,所以投資者要樹立風險的意識。”

增量:收益、規模雙降

在存量資產頻頻出現風險的當口,信托業務新增量也不盡如人意。

11月18日,中國信托業協會公佈的2015年第三季度信托數據顯示,截至第三季度末,信托業資產規模為15.62萬億元,較第二季度末減少瞭0.25萬億元,環比下降1.58%。這是自2010年以來信托資產首次出現環比負增長。

用益信托工作室研究員帥國讓指出:“新增規模下降,而到期清算規模增加,從而造成整個存量規模下降,表明信托業的拐點已經呈現。而新增規模下降的原因包括經濟增速放緩、泛資管競爭加劇、利率市場化不斷深入以及萬華信貸房貸兌付壓力加大。到期清算增加原因有基於風險的擔憂,部分項目已經提前清算,或是融資方資金得到緩解,提前終止項目。”

宋楚文認為:“收益下滑、兌付危機頻現、通道業務陷入瓶頸,是造成此次信托資產的環比負增長局面的三大主要因素。”

其實,信托業規模下滑早在產品發行端顯現。9、10月信托產品無論是發行數量、成立數量,還是成立規模,均加速回落。

普益財富數據顯示,10月共有53傢信托公司發行瞭356款集合信托產品,發行數量環比減少47款,降幅為11.66%。與此同時,共有55傢信托公司成立瞭338款集合信托產品,成立數量環比減少188款,降幅為35.74%,共募集資金558.59億元(不包括未公佈募集規模的產品),環比下降23.99%。

9月數據也同樣不理想。9月共有54傢信托公司發行瞭403款集合信托產品,發行數量環比減少152款,降幅為27.39%。9月共有54傢信托公司成立瞭526款集合信托產品,成立數量環比減少126款,降幅為23.03%,共募集資金734.90億元(不包括未公佈募集規模的產品),環比下降19.73%。

伴隨著規模下降還有收益率的下降。來自信托業協會的統計顯示,2014年第四季度信托的年化綜合實際收益率為7.52%,2015年第一季度為8.11%,第二季度達到10.19%,第三季度跌至7.30%。

華寶證券分析師李真曾在報告中指出,在貨幣寬松、利率下行的環境下,企業融資渠道加寬,融資成本降低,使得一些優質項目會選擇更低成本的融資渠道;並且,由於風險項目頻發,信托公司在審核項目時更加謹慎。由於以上兩個原因,信托的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有所下降。此外,9月份開始的場外配資清理活動,使得以傘形信托為代表的證券投資類信托遭受重創,新發規模大幅縮水。

宋楚文認為,信托產品收益率下降的因素較多。資本市場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,隨著第一、第二季度資本市場的火爆,證券投資類信托的占比不斷上升,收益率也同步提高,因此信托整體收益率一路上行。第三季度資本市場走弱,直接導致瞭信托收益率的下降。其次,經濟下行壓力增大,持續的流動性寬松導致無風險利率不斷下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。

“產品發行下降:一方面,受整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影響,傳統領域如房地產、工商企業、基建產業領域投資受阻,股市自6月下旬以來震蕩較大,加上監管層對場外配資的清理,證券投資領域亦風險加大,而創新領域尚不明朗,優質項目難尋;另一方面,受弱經濟周期影響,信托業面臨的兌付壓力加大,項目的開展更加慎重。在收益方面,今年以來,央行多次降息、降準將推動實體利率進一步下行,使得信托公司在項目端存在一定的壓力,企業融資成本將進一步下降。伴隨利率市場化深入推進,未來固定收益率信托產品的收益會有所下滑。”帥國讓分析說。

應對:結構調整 加速創新

信托業似乎進入到“青黃不接”的階段。

不過,令李文瑜感到奇怪的是:去年年底兒子告訴李文瑜,他也可以買信托,隻要1元。“信托不是高門檻的投資麼,一定要300萬元起,1元可以買什麼信托呀。”李文瑜非常不解。

原來這是中信信托與百度合作推出的一款“1元起售、8%收益率”的消費信托,即商戶在眾籌平臺提供各種商品,用戶通過購買消費券的方式,獲得該商品提貨權。在一年期內,用戶可以通過手中的消費券提貨消費,即可享受正品商品的會員價,如果期間用戶不提貨、未消費,那麼未消費部分可獲得7%至8%的占款補償。據瞭解,第一期上線的產品包括英國國寶級舞臺劇《戰馬》、聖元乳業、科爾沁牛肉、體育之窗公司、星美集團等。

中信信托此前還推出瞭“眾籌+電影+消費信托”的產品模式,分享影視業發展的紅利。除瞭中信信托,萬向信托也推出瞭“互聯網+金融+消費+體育”的模式,引領投資者分享體育足球產業發展的紅利。

市場人士指出,消費信托是信托公司創新的一大方向。多數消費類信托被認定為單一事物管理類信托,不受集合信托合格投資者的門檻限制。

與此同時,在信托公司業務迫切轉型的背景下,信托公司觸網正在加速,“消費信托+互聯網”的模式在信托行業出現,使信托公司更貼近用戶,消費信托產品深度結合互聯網金融概念,通過在線互聯網平臺發售,打造出瞭具有品牌特色的產品。

不單單是消費信托結合互聯網,信托公司已普遍開設微信公眾號,定期推送理財知識、行業動態、市場趨勢等內容。部分信托公司並進一步深化應用,在符合監管政策的前提下,開通微信預約、微信網簽等功能,提升服務效率。平安信托還搭建瞭“綜合金融服務商平臺”,借助大數據手段和挖掘技術,對客戶和產品進行精細的分級、匹配、撮合。

創新業務推廣已使得信托功能發生瞭改變,以往融資類、投資類和事務管理類信托“均分天下”。而2015年第三季度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為5.63萬億元,占比36.06%,比第二季度提高瞭約2個百分點;投資類信托規模為5.88萬億元,占比37.63%,與第二季度相比有所下降;融資類信托規模和占比均有所降低,第三季度規模為4.11萬億元,較第二季度減少瞭0.10萬億元,占比從第二季度的26.55%下降到第三季度的26.31%。

可以看出,2015年投資類和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延續上升趨勢,融資類信托占比持續下降。

當前的資金市場環境與貨幣政策對傳統信托業務產生瞭一定的沖擊,融資類信托占比自2015年以來處於下降趨勢,信托業務中的非融資功能逐漸顯現並不斷深化,傳統債權業務將會被逐步弱化和壓縮。長期來看,事務管理類信托業務及投資類信托業務的比重將會得到顯著提升。信托行業的發展動力源將逐步從融資方轉為投資方,投資類信托占比將繼續延續增長態勢。

宋楚文指出:“信托目前所面臨的困局是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,成因復雜,因此打破這一困境的難度也很高。中信信托和萬向信托的兩種產品模式,其實質在於開拓新的優質資產,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信托產品收益率下滑的問題,但是在目前資產荒的大背景下,能夠補充進來的優質高收益資產是有限的,難以扭轉信托行業收益率整體快速下滑的趨勢。而信托觸網,則是旨在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,這同樣是轉型的方向之一,但是和資管行業其他機構相比,信托在這些方面缺乏優勢。信托產品,其準入門檻較高、持有時間長、流動性相對較差,主要還是面向高凈值的客戶,和現在炙手可熱的互聯網金融相比,後者在門檻上和流動性上具備很大的優勢,信托產品即使觸網,也難以形成很強的競爭力。”

“短期內,信托公司想要扭轉頹勢難度較大,需要更多制度、法律法規的支持。”帥國讓說。

宋楚文進一步表示:“信托公司要想成功轉型的核心還是在於加強自身的投研能力,抓住私募基金、資產證券化等領域高速發展的機遇,迅速的改變經營方向和策略,打破以往對於通道業務的依賴性,重新建立起自身的競爭優勢。”

(國際金融報)

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搜索關註微信公眾號:騰訊財經(financeapp)。

信貸雲林東勢信貸





正文已結束,您可以按alt+4進行評論

新聞來源http://finance.qq.com/a/20151130/029525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marami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